前海作为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八大后基层视察的“第一站”,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承担着自由贸易试验、粤港澳合作、“一带一路”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四大国家战略使命”等在内的15个国家战略定位,是真正的“特区中的特区”。
近年来,前海不负习近平主席重托,成功实现“一年一个样”的变化,在为香港服务业扩大空间、推动香港结构优化方面成功发挥了杠杆作用,成功彰显了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凸显了“最浓缩、最精华”的核心引擎地位。
中国发展最快区域
近年来,前海始终牢记使命、不忘重托,认真贯彻习近平主席系列重要讲话和对广东、深圳及前海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按照“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总要求,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把前海开发开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举深圳全市之力推动前海开发开放,使得前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是“沧海桑田”。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济总量迈上千亿能级并持续提升,在制度创新、深港合作、产业集聚和新城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数据显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已经成为中国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区域。2012年以来,片区注册企业从5215家增长至2017年底的16.49万家,年均增长率高达99.5%。特别是前海片区,自有统计数据以来,税收以年均增长率170%的速度倍增;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率超过200%,其中实际利用港资年均增长率达到20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达到84%。
短短几年,前海从一片滩涂起步,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成长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级。2017年,前海蛇口片区注册企业实现增加值2030.26亿元,同比增长43.4%;实现税收收入344.98亿元,同比增长28.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0.83亿元,增长10.8%;实际利用外资44.48亿美元,增长16.9%,占深圳全市的60.09%。2017年,前海合作区每平方公里注册企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提前三年完成规划目标。
“制度创新”领衔全国
“制度创新”已成为当下推动中国快速前行最核心的关键词,前海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在制度创新上更是先人一步。前海积极推动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跨境金融、事中事后监管、法治建设和体制机制等六大板块创新。片区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数达到319项,其中全国首创或领先达131项,全国复制推广8项,广东省复制推广49项,深圳市复制推广二批31项。2017年,前海新推出111项制度创新成果,关检自贸通等42项重大制度创新在全国首创或领先。
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
中山大学第三方独立评估显示,前海蛇口片区在制度创新方面与上海自贸区同属第一方阵,在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等综合评价中位居全国榜首。普华永道等机构开展的“1+9”创新成果评估结果显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各项改革任务高效完成,改革进程位于国内自贸试验区前列。海关总署广东分署评估显示,前海蛇口贸易便利化水平位居全省自贸片区前列。
深化投资便利化改革。首创跨境缴税、完善多元化缴税平台,开展城市级基础设施BIM技术应用,有效改善投资环境;发布国内自贸区首个对外直接投资指数,完善投资管理体制;优化“外商投资”一口受理工作机制,实现外资备案后置,基于系统对接实现协同申报及数据共享;研究出台《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反垄断工作指引》,发布国内自贸区首个对外直接投资指数,完善投资管理体制。圆满完成“证照分离”2.0版改革试点任务,进一步降低企业投资门槛。
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制定促进贸易便利化的“前海方案”;海关推出“5+N”改革举措;国检在全国首次实现原产地智慧审签;海事制定便利举措“42条”;推动海关和国检在以口岸直通、集检分出和分送集报等验放模式的基础上,再造联合查验作业流程,加强关检协作配合,首创关检自贸通;大幅提升了通关效率。“中国前海”船籍港国际船舶登记制度落地。
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启动公共信用平台(二期)建设,开发面向政府、企业、市民的跨部门信用查询应用;以“前海企业信用画像”为基础,建立前海企业信用合规度评价模型,搭建企业信用风险分类及预警平台。
世界青年创业论坛
汇丰前海证券、东亚前海证券揭牌
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近年来,前海持续加强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在深化金融开放创新方面,率先在全国推动实现跨境双向股权投资、跨境资产转让、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境双向发债和跨境双向资金池等“五个跨境”。不良资产跨境转让试点获重大突破,落地国内首单以平台为依托的跨境资产转让业务,并成为国内首个获得授权由地方外汇分局自行审核的试点地区;推动外商独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试点(WFOE)取得突破,深圳首家外商独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东亚联丰获批落户;在国内率先重启合格境内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QDIE)业务;发布前海跨境金融指数(QCFI);探索建立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前海金融创新发展;汇丰前海证券、东亚前海证券开业,加上此前已经落户的招联消费金融公司、恒生前海基金公司,CEPA框架下金融业对港澳地区开放措施在前海全面落地。
前海深港基金小镇
2017年,片区新增注册金融类企业8652家,持牌金融机构18家。累计注册金融类企业59,463家,其中持牌金融机构227家,商业保理、融资租赁等金融相关服务机构5.9万余家,成为全国最大的新金融、类金融机构集聚地。
同时,前海还积极探索开展金融风险防控,着力从体制、监管、技术和排查模式四个维度创新推进风险防控工作,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金融风险防控“前海模式”。
2018年2月27日,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跨境投资便利化方面取得新进展。国家外汇管理局批覆同意,在前海开展资本项目收入的支付审核便利化试点。
此前,企业在进行资本项目收入的对外支付时,需要向银行逐笔、事前提供相关交易凭证,如合同、发票等。试点政策实施后,符合条件的试点企业可凭支付指令直接在银行办理资本项目收入的相关支付,手续简化,流程缩短,便利化程度大大提高。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介绍,资本项目收入主要包括:境内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境内企业外债资金和境内企业境外上市调回资金。
此项试点政策的实施,是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范围内,对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的积极探索,可为下步实施更高程度的资本项目可兑换积累经验,也是落实十九大提出的“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的新举措。同时,该项试点政策的实施,将为前海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的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提供新的助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
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建设,坚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强化法治创新,营造富有前海特色的国际化一流法治环境。深化前海特色法治创新。出台全国首份自贸区法治建设的系统规划文件《前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示范区规划纲要(2017-2020)》;建立自贸区首个法治指数指标体系;成立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法治前海研究基地,为自贸区检察机关乃至中国检察制度的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发布《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涉外涉港澳台案件审判机制改革纲要及工作指引》,建设具有国际公信力的司法保障体系;深圳知识产权法庭、深圳金融法庭、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在前海挂牌成立,构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使用和管理的全链条生态体系;推动前海法院发布新类型案件裁判指引,探索构建司法、仲裁、调解三位一体的商事争议多元解决体系。首创适用香港法律审结经济纠纷案件,实现前海适用香港法律的重大突破。目前当事人选择适用香港法共35件,其中适用香港判决11件。大力推进法律服务业加快发展。出台《前海法律服务业扶持资金管理实施细则》,降低入区法律服务机构运营成本;做大做强前海国际仲裁院,制定《深圳国际仲裁院关于适用〈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的程序指引》,成立“中非联合仲裁深圳中心”,推动法律服务跨区域、跨国界合作,建设国际争议解决高地;推出中国自贸区第一个“一带一路”法治地图,设立“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合会,为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提供法律服务。
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制定了《关于开展相对集中行政权限试点实施方案》,在省市授权委托自贸片区实施的147项管理事项中,选定67项行政审批事项于专门机构开展集中许可试点改革;挂牌设立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综合执法局;前海执业的香港工程建设专业机构类别由4个增至6个,备案专业机构数增至137家;率先落实公安部支持广东和自贸区建设16条出入境政策。
全力打造前海廉洁示范区。深入推进集纪检、监察、检察、公安和审计“五位一体”廉政监督新体制改革,拓宽前海廉政风险防控的广度和深度,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开展“前海廉洁状况测评”工作,在全国自贸区范围内首创发布《廉洁状况白皮书》,被纳入广东省“第三批自贸区改革创新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印发实施《前海管理局防止利益冲突规定(试行)》,初步构建起“法律的底线,纪律的红线,利益冲突的警戒线”三级纵深监督体系。
深港合作步伐全面提速
2017年,前海蛇口片区新增注册港资企业2482家,新增注册资本3140.32亿元。全年注册港企实现增加值486亿元,占比23.9%;纳税91.87亿元,占自贸区总税收26.6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1.24亿元,占比37.43%;实际利用港资43.30亿美元,占比97.36 %。截至2017年底,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累计注册港企7102家,注册资本8705.42亿元,港企作为片区经济支柱的作用日益显现。
明确前海1/3空间面向港企出让,合作区成立以来累计面向港企出让土地15宗,面积34.08公顷,占比47.4%,建筑面积约256.9万平方米,占比48.8%。深化深港两地产业合作,以深港创新城为载体,打造港资企业集聚区和转型升级引领区,汇聚滙丰集团、东亚银行、港交所、嘉里集团、周大福、新世界、九龙仓等一大批知名港企。成立深港青年梦工场,累计孵化创业团队304个,其中港澳团队158个,为香港大学生提供1500个实习岗位,接待近2万名香港学生前来交流学习。
近年来,前海在深港合作制度创新上硕果累累:
为加强深港合作,深圳国税局、地税局“跨境电子支票缴税”业务于2017年6月29日正式上线,成为继“移动支付缴税”后又一全国首创的新型税款缴纳方式。
为帮助港企北上拓展珠三角和内地市场,解决其面临的注册、税务、法律和劳务等问题,并支持内地企业通过香港拓展“一带一路”机遇,深圳市前海香港商会发起成立“内港通”。
前海发起成立前海深港国际区块链孵化器,依托全球区块链技术和资源,加快区块链创新型企业在前海孵化发展,这也是全球唯一一家深港合作的区块链主题孵化器。
2017年11月30日,前海开展题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 税企共谱深港合作新篇”的服务港企活动,正式启动了“1234”港资港企服务模式,主要为前海港资企业提供政策宣讲、港企走访、税收风险提示、联合服务“引进来需求”和探索创新服务方式等五大服务内容。
2017年6月29日上午,“深港陆空联运”改革试点在蛇口海关前海湾保税港区启动,实现第一票货物在前海湾保税港区完成查验前置、打板出区、直通香港的业务测试。
2017年11月3日,继“黄金沪港通”之后,内地与香港黄金市场互联互通升级再进一步。“黄金深港通”日前启动。与“黄金沪港通”相比,“黄金深港通”交易进一步优化,便于内地投资者投资。
前海法院成功审结了原告东亚银行诉被告L公司等主体的涉港融资租赁案件,这是该院首例适用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审结的商事案件。案件审结后,前海法院将本案作为典型案例对外公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该案是前海法院为中国司法改革作出的一个重大贡献,对增强香港乃至全球资本投资前海及内地的信心,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成立前海香港商会商事调解中心。前海香港商会商事调解中心是由华商林李黎(前海)联营律师事务所牵头成立的专门负责民商事调解的机构,是在前海香港商会主导下成立的国际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多元化纠纷解决平台。
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估机制在涉港案件中的作用。前海法院制定了《关于涉香港特别行政区中立第三方评估的规定》,在涉港案件中引入中立第三方评估制度,聘请香港法律专业人士担任中立评估员,从中立和专业的角度明确案件适用的香港法和所需要的证据,以及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进行评估预测,缩小双方争议,引导当事人选择和解或以其他合理方式解决纠纷。
“一带一路”战略支点作用初显
前海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粤港澳深度合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叠加优势,加快推进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支点。探索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改革。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动“中国深圳”和“中国前海”船籍港获批设立,出台《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国际船舶登记办法》,推动航运中心建设和航运要素加速聚集。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与英国金丝雀码头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启动建设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对外投资审批管理、国别贸易投资指南、境外项目信息数据、主权信用评级、跨境投融资服务、境外法律税收服务、快速通关服务、纠纷调解和快速维权服务等功能。
截至2017年底,共有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36个国家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投资设立262家企业,注册资本121.20亿元;前海企业累计向“一带一路”15个国家直接投资设立企业(机构)39家,中方协议投资额12.21亿美元。
启动城市新中心建设
截至目前,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累计实现121栋建筑主体结构封顶,建成并交付使用97栋,建筑面积178万平方米。卓越金融中心、前海深港创新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并交付使用。航空限高、平南铁路拆迁、土地整备等制约片区发展建设的重大瓶颈问题取得实质性突破。
2017年,前海蛇口片区分两批集中开工东亚银行嘉里项目、周大福新世界项目等11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325亿元,嘉里前海、华润前海等8栋塔楼建成封顶,重要交通干道梦海大道全线贯通,前湾二路、前湾四路等通车,片区“外联内畅”交通格局初具规模。数据显示,2017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0.8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8%,单位面积投资额15.28亿元/平方公里,位列深圳市第一,在深圳市1.4%的土地上实现了8.4%的投资额,对深圳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4.3%。特别是前海合作区,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4.78亿元,占历史累计投资的34.79%,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80%。环境与绿化“双提升工程”取得突出成效,以前湾一路和梦海大道为骨架的“十字形”市政道路景观廊道基本形成,新增80万平方米覆绿, 高低错落、疏密相间的天际线已初具形象,片区面貌日新月异。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前海的开发建设站在了新起点上,制定城市新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2020年基本建成城市新中心为总目标,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以实现企业和人才的大规模入驻为首要任务,勇当尖兵,再创新局。
蛇口集装箱码头
据悉,为强化城市新中心功能要素,补齐民生短板,推进绿色发展,前海将全力以赴集中优势资源,形成全面发力、纵深推进城市新中心的建设格局。城市新中心的规划重点包括“减体量、增绿色、平职住、强配套、畅交通”五个方面:
一是减体量。适当降低开发总量,以减少办公类建筑规模为主,建筑总规模从2600-3000万平方米降低至2380万平方米;同时增加布局博物馆、剧院、科技馆等大型公共设施。
二是增绿色。减少建设用地,规划整合数个规模不等的公园绿地,增加公园绿地总面积约60公顷,规划区绿化覆盖率超45%,其中森林占绿地的60%。
三是平职住。增加居住和公寓建筑规模,就业人口规模由65-75万降为52万,居住人口由15-22万增加至23万,职住比由4∶1降低为2.3∶1。
四是强配套。着力打造世界级湾区客厅,分段集中布局剧院、科技专题馆、海洋博物馆、国际学校、国际医院等国际、区域级公共设施,引导布局国际商事法庭、知识产权法庭等区域性、中高端公共服务设施。
五是畅交通。进一步优化前海的交通组织,一方面要加快推动月亮湾大道快速化改造、妈湾跨海通道、新城立交等已规划的对外联系通道;另一方面,在更大范围构建前海交通体系。
前海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是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前海作为国家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中央和省的部署要求,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防范风险为底线,对标最高标准,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努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和城市新中心,努力实现“一年一个样”的发展变化,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前海率先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努力在新时代续写前海开发开放的新篇章。